Cursor会被巨头干掉吗?一个开发者的观察

为什么我开始用 Cursor
说实话,刚开始听说 Cursor 的时候,我是拒绝的。又一个 AI 编程工具?GitHub Copilot 不是已经够用了吗?
但架不住朋友的推荐,试用了一下,发现确实有点意思。Cursor最吸引我的地方是,它不像其他工具那样只是在现有编辑器里加个 AI 插件,而是从一开始就围绕 AI 来设计整个编码体验。
最让我惊喜的是,从 VS Code 切换过来几乎没有学习成本。毕竟 Cursor 本身就是基于 VS Code 开发的,我的快捷键、插件、主题都能直接用。但同时又能享受到更智能的代码生成、自然语言编辑,还能直接问它关于整个项目的问题。
用了几个月下来,确实提高了不少效率。特别是写一些重复性代码的时候,基本上描述一下需求,它就能生成八九不离十的代码。
但是,我开始担心了
不过最近用着用着,我开始有点担心。不是担心 Cursor 不好用,而是担心它能撑多久。
成本问题:每次 AI 调用都在烧钱
首先是成本问题。Cursor 官网上很坦诚地说了,大语言模型运行成本很高。我每次让它生成代码、问问题,背后都是在调用 OpenAI 或者 Claude 的 API,这些都是要花钱的。
我现在用的是 Pro 版本,每个月 20 美元。说实话,对于提升的效率来说,这个价格还算合理。但问题是,如果用户量上去了,Cursor 的成本会不会也跟着飙升?到时候会不会涨价?
而且 GitHub Copilot 现在也就 10 美元一个月,还有微软和 GitHub 的生态支持。从纯粹的性价比角度,Cursor 确实有点尴尬。
竞争激烈:大厂都在发力
更让我担心的是竞争环境。现在各大厂商都在 AI 编程工具上发力:
Anthropic:Claude 本来就是 Cursor 用的模型之一,现在 Anthropic 自己也推出了终端 AI 工具,直接跟 Cursor 抢用户。
Google:Gemini CLI 工具免费开放,每天 1000 次请求,对于很多开发者来说已经够用了。而且 Google 的代码理解能力确实不错。
微软:GitHub Copilot 背靠微软和 GitHub 的生态,用户基数庞大,而且还在不断升级功能。
最关键的是,Cursor 基于 VS Code 开发,这意味着微软随时可以把 Cursor 的功能集成到 VS Code 里。到时候,用户还有什么理由单独付费用 Cursor 呢?
这让我想起了当年很多基于 Chrome 开发的浏览器,最后都被 Chrome 本身的功能更新给"干掉"了。
隐私问题:代码会被收集吗?
还有一个让我有点纠结的问题是隐私。Cursor 的隐私政策里提到,除非开启"隐私模式",否则可能会收集我们的代码片段来改进产品。
虽然这对 AI 公司来说很正常,但作为开发者,我还是有点担心。特别是在处理一些敏感项目的时候,真的不希望代码被上传到云端。
好在 Cursor 提供了隐私模式,但开启后功能会受到一些限制。这就是一个权衡问题:要便利还是要隐私?
Cursor 在做什么努力?
不过话说回来,Cursor 团队也不是坐以待毙。我观察到他们在几个方向上在努力:
开发自己的模型:最近 Cursor 推出了一些独有的功能,比如"Tab-to-diff",这些是通过简单调用第三方 API 做不到的。如果能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做出差异化,还是有机会的。
扩展到更广的平台:他们推出了 Web 版本,让用户可以在浏览器里管理 AI 编码助手。这个思路不错,不只是做编辑器,而是做整个开发工作流的 AI 平台。
社区建设:Cursor 在 GitHub 上很活跃,经常和用户互动,收集反馈。虽然用户基数比不上大厂,但用户粘性还是挺高的。
我的看法
作为一个普通开发者,我对 Cursor 的未来既担心又期待。
担心的是,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里,小公司确实很难生存。特别是面对微软、Google 这样的巨头,资源和生态都不在一个量级上。
但我也期待 Cursor 能够坚持下去,因为它确实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编程体验。有时候,小而美的产品反而能做出大公司做不出来的创新。
不管怎样,这场 AI 编程工具的竞争对我们开发者来说是好事。工具越来越智能,我们的工作效率也会越来越高。
至于 Cursor 能不能在巨头的围攻下生存下来,就看它能不能找到自己独特的价值定位了。希望它能成功,也希望这个市场能有更多优秀的工具出现。
毕竟,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这些写代码的人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

扫码关注获取:
- • 最新技术文章推送
- • 独家开发经验分享
- • 实用工具和资源
💬 评论讨论
欢迎对《Cursor会被巨头干掉吗?一个开发者的观察》发表评论,分享你的想法和经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