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5岁了,我不焦虑了

职业发展35岁危机个人成长职场心理
老夫撸代码
老夫撸代码
-- 次浏览

今年刚好 35 岁,生日那天朋友圈里一堆人在调侃"35 岁危机"。

说实话,前两年我也焦虑过。看着身边的年轻同事熬夜写代码面不改色,学新技术如饥似渴,而我开始担心体力跟不上,担心被淘汰。

但经过这两年的思考和实践,我发现所谓的"35 岁危机"更多是心理上的恐慌。关键是要找到自己在这个年龄段的价值和定位。

我的焦虑从何而来

体力确实不如从前

以前能连续熬夜一周,现在熬一晚第二天就废了。看着那些 23、24 岁的小伙子精力充沛,确实会有危机感。

学习新技术变慢了

不是学不会,而是学得没以前快了。以前一个新框架,一个周末就能上手,现在需要更多时间去理解和消化。

家庭责任重了

有了孩子之后,不可能像以前那样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。周末要陪家人,晚上要辅导作业,可支配的时间少了很多。

年轻人的冲击

新来的应届生,技术栈比我新,薪资要求比我低,学习能力比我强。有时候真的会想:我还有什么优势?

我是怎么调整心态的

接受现实,不要硬拼

35 岁了,就别和 25 岁的人比体力和学习速度了。这就像让一个马拉松选手去和短跑选手比 100 米,没意义。

我现在的策略是:用经验和判断力弥补体力和速度的不足

重新定义自己的价值

年轻时我的价值是"能干活",现在我的价值是"能解决问题"。

以前:产品经理说要做个功能,我就埋头写代码。 现在:产品经理说要做个功能,我会先问为什么要做,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,技术实现的成本和风险是什么。

这种思考能力,是年轻人暂时还不具备的。

我这些年做了什么

从技术专家到问题解决者

我不再追求掌握所有最新的技术,而是专注于解决业务问题。

举个例子:去年公司的订单系统经常出问题,年轻同事总是想着用最新的技术重构。我花了一周时间分析现有系统,发现问题的根源是数据库设计不合理,通过优化几个关键查询就解决了 80%的问题。

这种"四两拨千斤"的能力,是我这个年龄段的优势。

从执行者到决策者

我开始更多地参与技术决策,而不只是执行。

  • 技术选型时,我会考虑团队的技术水平、项目的时间要求、后期的维护成本
  • 架构设计时,我会考虑系统的扩展性、可维护性,而不只是功能实现
  • 遇到问题时,我会从业务角度思考,而不只是技术角度

从个人贡献者到团队赋能者

我发现,帮助团队成长比自己写代码更有价值。

  • 我会主动分享经验,帮助年轻同事避免我踩过的坑
  • 我会在代码评审时,不只是指出问题,还会解释为什么这样写不好
  • 我会在项目复盘时,总结经验教训,形成团队的最佳实践

一些具体的建议

建立自己的护城河

深度比广度更重要。与其什么都会一点,不如在某个领域做到专家级别。

我选择深耕后端架构,现在团队遇到复杂的系统设计问题,都会来找我讨论。这种不可替代性,就是我的护城河。

培养软技能

技术会过时,但沟通能力、项目管理能力、业务理解能力不会。

我这两年刻意练习了:

  • 沟通能力:学会用非技术人员能理解的语言解释技术问题
  • 项目管理:学会评估风险,制定计划,协调资源
  • 业务理解:深入了解公司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流程

建立个人品牌

我开始写技术博客,不是为了炫技,而是为了总结和分享。

写博客的过程中,我发现自己对技术的理解更深了,表达能力也提升了。更重要的是,这让我在行业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。

保持学习,但要有选择

我不再追逐所有的新技术,而是有选择地学习。

学习原则

  • 优先学习能解决当前业务问题的技术
  • 关注技术的本质和原理,而不只是语法和 API
  • 学习那些有长期价值的技术,而不是昙花一现的热点

35 岁的优势

现在回头看,35 岁其实有很多优势:

经验丰富

我见过各种各样的坑,知道什么方案可行,什么方案有风险。这种判断力,是年轻人需要时间积累的。

心态稳定

不会因为一个技术问题就焦虑,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怀疑人生。这种稳定性,对团队来说很重要。

视野更广

我不只关注技术,还关注业务、关注用户、关注商业价值。这种全局观,让我能做出更好的决策。

沟通能力强

我能和不同背景的人有效沟通,能把复杂的技术问题解释清楚。这在跨部门协作中很重要。

写在最后

35 岁不是终点,而是一个新的起点。

关键是要认清自己的位置,发挥自己的优势,而不是和年轻人硬拼体力和学习速度。

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价值,不在于写了多少行代码,而在于解决了多少问题,帮助了多少人,创造了多少价值。

如果你也在为"35 岁危机"焦虑,不妨停下来想想:你的经验、你的判断力、你的沟通能力,这些都是年轻人暂时还不具备的优势。

用好这些优势,35 岁的程序员一样可以很有价值。

关注微信公众号

微信公众号二维码

扫码关注获取:

  • • 最新技术文章推送
  • • 独家开发经验分享
  • • 实用工具和资源

💬 评论讨论

欢迎对《35岁了,我不焦虑了》发表评论,分享你的想法和经验